一、总体目标
紧密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紧缺技术岗位需求,面向5G基站建设与维护、5G移动网络运维等一线岗位,校企共同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,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,提升企业员工数字技能,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构建基于工学交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;开发新形态立体化教学培训资源;政行校企协同建立教、学、做、用、创、研一体化的共享型实训平台;打造一支校企双导师创新型教师团队;搭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,开展社会服务;完善招生遴选和质量评价机制;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,具有工匠精神的发展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;探索出一条可推广、可复制,体现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的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路径和模式。
二、建设思路
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课程建设为核心,深化三融,以创新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,建立校企联合招生、联合培养、双主体育人的长效机制,打造“工学交替、育训结合”的人才培养模式,形成校企育人共同体。推进招生考试评价改革,开展联合招生。推进专兼结合、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。共同开发建设专业核心课程、新形态教材、工程实践训练项目等教学资源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在职员工岗位技能培训,提升企业员工数字技能。
三、校企双方协商签订现场工程师培养协议
1.工作岗位:通信现场工程师
2.用工人数:300人,其中学徒生30人,企业职工70人。
3.岗位职责:负责通信网络的评估、设计、优化;负责通信网络架构设计、搭建和调试;具备通信网络故障的诊断和排除能力或相关知识;针对客户网络架构和业务部署方式,建立合理的网络优化解决方案。
4.关键任务:共同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;共同构建专业课程体系、开发建设核心课程、建设高水平教材以及配套的数字化资源;共建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的工程训练中心;共同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。
二、校企生签订三方协议,保障各参与方的权利义务
1.校方的权利和义务
与企业联合制定现场工程师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,并向学生下达学习任务,协助企业共同做好学生的履约行为,与企业一起共同管理学生在企业岗位实践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事宜,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和企业的规章制度,履行相应的职责,并不定期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检查和督导,监督企业提供的学徒岗位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,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匹配。
2.企业的权利与义务
与学校联合制定现场工程师教学的人才培养方案,联合学校共同保障项目实施,提供学徒岗位并向实际参与岗位工作的学生发放生活、通信、交通等补贴;确保学生在岗位实践期间的人身安全,并为其购买意外伤害保险;为学生提供专业、项目、管理三条职业发展通道,对考评合格学徒的定岗、定级、定薪制度予以宣贯。
3.学徒的权利与义务
完成校企规定的学习和实践任务,自觉遵守校企的规章制度,履行相应的职责,遵守现场工程师项目学徒考核评价办法,有权了解考核评价的准确与公正性,有权拒绝企业方提供的从事简单流水线作业岗位;因个人原因确需退出本项目的,需向校企双方提出申请并经校企双方同意后方可退出;学徒与企业签署正式劳动合同后,按学徒期考核情况定岗、定级、定薪,每年有两次晋升评级机会。